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同时伴有排便困难和/或粪便干结的症状。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或每2~3天排便1次,而便秘患者每周排便少于3次。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据相关研究统计,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经常发生便秘者占28%~50%。
一、老年人便秘的原因
1.生理因素: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较青壮年明显增高,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食量和体力活动明显减少,所需能量减少,粪便量也随之减少。另一方面,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和器官功能等慢慢减退,比如肛门括约肌肌力减弱、胃肠蠕动减弱等,这些都会导致食物在肠内停留时间过久,水分过度吸收而引起便秘。
2.饮食因素:因老年人往往有牙齿脱落的情况,故多喜欢简单、少渣食物,粗纤维摄入减少使粪便的黏滞度增加、粪便在肠内的运动较为缓慢,进而导致水分被过度吸收而形成便秘。
3.排便习惯:有些老年人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常常忽视便意,致使排便反射受到抑制而引起便秘。
4.活动减少:部分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活动量大大减少,特别是因病卧床或乘坐轮椅者,因缺少运动性刺激以推动粪便的运动,往往易患便秘。
5.肠道病变:有些老年人患有炎症性肠病、肿瘤、疝、直肠脱垂等肠道疾病,可导致功能性出口梗阻引起排便障碍。
6.药物因素:多数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抑酸药、降压药、催眠药等均有抑制中枢神经活动作用,可降低肠蠕动,最终导致便秘。
7.精神心理因素:存在抑郁、焦虑、强迫症等精神心理障碍的老年人也容易出现便秘。
二、老年人便秘的危害
慢性便秘导致的危害往往非常严重。慢性便秘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排便费力和排便次数减少,当患有慢性便秘的老年人过分用力时易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排便晕厥等情况,甚至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并发心肌梗死和脑血管疾病。而长期便秘也会导致罹患结肠癌的风险增高。因此,防治老年人慢性便秘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三、如何正确应对老年人便秘?
1.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老年人应规律排便,有便意时千万不要拖延,否则会使排便反射功能减弱,长此以往会引起便秘。此外,应养成每天定时大便一次的习惯,时间可因人而异;排便时不要看手机、看报纸,尽量缩短排便时间,但要保证排净大便。同时,老年人排便时,要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尽量选择坐式便器。
2.适当运动:老年人应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等,以安全、不会跌倒、不感觉劳累为原则。另外,老年人要避免久坐。对卧床老年患者而言,即便是坐起、站立或在床边走动,对排便都是有益的。
3.合理饮食:老年人应多吃富含粗纤维的主食、蔬菜、瓜果、豆类等。多饮水,一般每日至少饮水1500 ml,尤其是每日晨起或饭前饮一杯温开水,可有效预防便秘。此外,在无禁忌情况下,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如黑芝麻、蜂蜜、香蕉等。
4.补充肠道里的益生菌:肠道不好往往提示肠道里的菌群不平衡,老年人可以直接补充益生菌以刺激肠道里益生菌的繁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5.辅助锻炼:(1)在平卧放松的状态下,从右下腹开始,向上、向左、再向下,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即顺着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的顺序,每次20~30分钟。(2)平卧,作收腹-鼓腹运动,深吸气将腹部鼓起,呼气时收腹,反复做10分钟。(3)平卧或坐位时进行提肛运动,即收缩肛门运动,以锻炼提肛肌的收缩能力。
6.其他:老年人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便秘的药物,不滥用泻药;积极治疗全身性及肛周疾病;调整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总之,便秘绝非一件小事,千万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一些本身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看似“小小的”便秘,很可能威胁着生命健康。老年人在生活中出现便秘症状后,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并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来源: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