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思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欢迎您!
24小时服务热线400-996-8099
行业资讯

家用医疗器材的安全使用必须引起重视!

作者: 日期:2019-08-29 人气:3211

科技的发展,促使了一些医疗器材走进家门,现在家里普遍的都有血压计,血糖仪,按摩椅,养生足浴盆等等,常用的这些家用医疗器材,是不是大家都熟悉,都能安全有效的使用。我们只是知道这些产品都是需要的,而且能带来好处,但是我们忽略了他们的使用方式。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准确有效的使用呢?这些家用医疗器材也并不是万能的,还要在医生的知道下,安全的使用。家用医疗器材的安全使用必须引起重视! 

家用医疗器材悄然入户,但若使用不当,反而会带来危害! 

作为一种健康投资和养生保健,家用医疗器材正在陆续走进寻常百姓家。尤其是老年人,对体积小巧、使用方便的家用医疗器材更是青睐有加。但是,对于家用医疗器材的使用得当保健治病、使用不当损伤身体的“双刃”剑后果,消费者却没能充分认识。 

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大家的健康保健的意识也日益增强起来。除了有病及时就诊、平时滋补保健,另一个途径就是购买家用医疗器材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前不久,在一位朋友家中看到,靠窗户的地方放置了一台国产的温热理疗床。朋友说,这台温热理疗床的价格为九千多元,是他送给老母亲的健康礼物。老人年岁大了,筋骨不活络,经常要到医院去按摩。有了这台温热理疗床,可以居家自行按摩。

由于老年人群体弱多病,很多老人还患有多种慢性病,对家用医疗器材较感兴趣。诚然,添置像温热理疗床那样昂贵的家用医疗器材为数不多。但是,像轮椅、按摩器、助听器、血压计、失眠治疗仪等,在老年人的医疗消费中已占了不小的比例。另外,测血糖高低的电子血糖仪、前列腺治疗仪、保健枕等,也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过去到药店一般买保健食品的比较多,很少有人买家用医疗器材。如今,家用医疗器材逐步红火,有些小辈还把家用医疗器材当作送给长辈的“健康礼物”。

那么,如今家用医疗器材使用情况如何呢?

纵观市场,家用医疗器材可分为家用治疗仪、家用检测器材、家用保健器材和家用护理康复器具四大类。家用治疗仪包括家用颈椎腰椎牵引器、牵引椅、助听器等;家用检测器材包括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等;家用保健器材包括电动按摩产品系列、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等;家用护理康复器材包括功能床、睡眠仪、制氧机等。业内人士告诉笔者,如今的家用医疗器材制作得越来越精制,一些新型的设备不但外观漂亮轻巧,而且功能实用。所以,受到很多家庭的欢迎。

家用医疗器材使用的安全问题和销售的规范化问题,值得引起消费者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诚然,家用医疗器材能够起到自我保健、治疗的作用。但是,有些人把家用医疗器材当成万能的“家庭医生”,有可能弄巧成拙。比如,前不久因扭伤而致脚关节疼痛的退休工人,考虑到上医院就诊太麻烦,便让女儿买了个按摩器自行在家进行按摩。但是没有料到自我治疗很长时间难以奏效,疼痛反而加剧。后来到医院进行诊治,医生诊断王大伯是关节脱位,并且因为按摩不当而导致自己的病情加重。

为何会出现这类情况呢?据专家解释,排除产品质量本身因素,主要在于医治水平的问题。比如,一些患者缺乏医疗常识,在关节脱位、骨折等疾病治疗中使用按摩器,这会适得其反而贻误病情。患者自我医疗难以做到像医生那样控制按摩力度和角度,所以机械地按摩不可能取得理想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家用医疗器材也是“双刃剑”,尤其是对于缺乏自我治疗常识的老年人来说,更是应该谨慎使用。 

另外,还需注意,有些商家打着免费体验医疗的旗号,声称提供免费使用的医疗器材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某款低中频高压治疗仪广告中称使用这种机器不用打针吃药,对冠心病、高血压、贫血、糖尿病、心脏神经官能症、血管性头痛、颅脑损伤后综合征、脑梗塞、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等百病有治疗效果,诱使众多老年人蜂拥而至排队等候体验。显然,广告宣传是噱头,这种机器不可能如此神奇。因为每一种医疗器材都有自己的专治属性,对一些病症有辅助疗效,但这种改善功能并不适用于所有疾病。就如上述举例的低中频高压治疗仪就不是人人都可使用,各种出血症、心脏病、肿瘤患者、心肺肾功能衰竭患者属于不适宜人群。所以专药可专治,专病要专医。

在现实中,像“馅饼”的“陷阱”就是利用免费体验,让人尤其是老年人,在不知不觉中掏钱购买了体验的产品。因此,对于“免费体验”这类消费现象,监管部门称之为让人放松警惕、引人上钩的诱饵。通过免费体验让人掏钱购买其产品,实际上是一种十分隐蔽的商业欺诈行为,值得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家用医疗器材的安全使用也必须引起重视。消费者应多了解一点医疗器材相关知识和管理规定,在购买家用医疗器材时,慎重选择产品和商家,消费者在购买医疗器材前,要查看正式的产品说明书,不要轻信推销人员的宣传。经审批的医疗器材,能治哪些病或者适用范围有哪些,都是特定的。当遇到宣传“疗效神奇”“保证疗效”等与产品说明书内容不一致的宣传单、使用指南、病例介绍时,应当特别留个神。

不能。目前,不少医疗器材产品都在向着“家用”的方向推销,也有越来越多人认可其“家用”的方便性。但实际上,一些使用条件比较严格的医疗器材还是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购买使用,不能贪图方便。如使用血糖仪测血糖就需要扎破手指取血液测试,同时对血糖检测器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在购买和使用时要充分考虑。还有一些医疗器材是一部分植入体内,一部分在体外使用,如一些人工耳蜗、某些助听器、人工喉及直接接触角膜的隐形眼镜等,这些器材都需要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培训下使用,切勿自行配置使用。 

可家用医疗器材主要有哪些?可以“家用的”医疗器材也都必须有医疗器材产品注册证。主要有:

(1)家用治疗仪器:远红外线治疗仪、磁疗仪、理疗仪、中频治疗仪等。

(2)家用检测器材:血压检测仪、血糖检测仪、电子体温表、听诊器等。

(3)家用医疗康复器具:家用制氧机、颈椎腰椎牵引器、防褥疮床垫、矫形器等。

如何选购“家用医疗器材”?从退热贴、体温计、血糖仪、医用棉签、创可贴,到老年人使用的轮椅都属于可以家用的医疗器材,购买时要从产品分类、证照等多个方面入手。

(1)要在医生指导下购买使用。医疗器材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所以消费者在购买医疗器材前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弄清产品的作用机理、适用范围、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禁忌证等,结合医生的建议和自身情况选择产品。

(2)要学会查看产品证照。所有的医疗器材,包括进口医疗器材在内,都必须取得医疗器材注册(备案)证后方可上市销售,包装、说明书上必须印有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备案)证号、产品注册(备案)证号。没有生产许可(备案)证号和产品注册(备案)证号的,要么是假冒产品,或不属于医疗器材产品。消费者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证号的真伪。

(3)要学会查看产品分类。我国实行医疗器材分类管理制度,根据产品的安全风险程度将其划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类。看产品注册文号中“第”字后的第一位数字,是2就为第二类,是3就是第三类。一类产品实行备案,证号通常是市械备201x0001号。医疗器材只有三个类别,类别越高风险程度越高。第三类医疗器材不宜自行购买作为家用,因为这类医疗器材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使用要求也更为严格。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医疗器材时,应该向商家咨询清楚产品类别及其安全隐患,从而选购安全性较高的产品。

(4)要看经营者有没有资质。为了确保购买的产品合法有效,消费者要到正规的药店或医疗器材经营企业购买,在购买时要查看商家是否具有医疗器材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材经营备案凭证)、营业执照等合法资质,售后服务是否有保障。对流动销售、临时设摊销售的产品要慎重购买,以免上当受骗。

(5)不要轻信推销人员的宣传。医疗器材在注册审批时,其适用范围是要经过监管部门严格认证的,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时要查看正式的产品说明书。特别要注意的是,有的商家在推销产品时不按照批准的适用范围进行宣传,甚至任意夸大产品疗效,宣传“疗效神奇”、“包医百病”,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消费者就要特别留神。健身器材以及一些含“保健”功能的衣服、帽子、鞋、袜、手镯、耳环等都不属于医疗器材,它们只是一些普通商品,不具有治疗功能,且未经过任何的临床验证,消费者若购买这些商品来治疗疾病,不但花了冤枉钱,还会贻误病情救治。

(6)缴费后别忘索取发票。消费者在购买医疗器材时一定要索取购物发票,因为正式发票是购买凭证,在产品保修、质量投诉中用处很大。消费者千万不能图省事贪便宜购买没有正式票据的产品,否则,难以维权。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