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治疗仪在医院已经很普遍的使用了,在医院我们有专业的医生指导使用,可是我们却不知道怎么安全的使用,有什么注意事项?思源医疗器械厂家为您答疑解惑:红外线治疗仪在使用过程中是怎么进行工作的和在使用过程以及之后有什么注意事项?
红外线能够穿过衣服,透过皮肤,直达肌肉,皮下组织,使其产生热效应,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红外线治疗仪属于护理方面的仪器,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红外线治疗仪对治疗也是有一定作用的。红外线属于电磁波的范畴,是一种具有强热作用的放射线。
在医院治疗中有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说法,护理是医院在整个治疗康复过程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而红外线治疗仪又是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该红外线可以透过衣服作用于治疗部位。可穿过皮肤,直接使肌肉、皮下组织等产生热效应。加速血液物质循环,增加新陈代谢、减少疼痛、增加肌肉松弛、产生按摩效果等。红外线主要是由于其能从不同水平调动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而治疗疾病。
远红外光治疗仪是一种治疗仪器,运用远程红光原理,具有通过特殊设计的光学系统和大功率LED光源,辐射输出特定频谱和能量密度的窄频低能量红光作用于人体,其生物作用主要是光化学作用,而不是热作用。人体经红光照射后,可以使对红光吸收最强的线粒体过养化氢活性增加。增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使糖原含量增加,蛋白合成增加和三磷酸腺苷分解增加,促进细胞合成,可以促进伤口和溃疡的愈合,加速受损神经的再生,同时也增加白血球的吞嚼作用。
一、家用远红外线治疗仪的治疗原理:红外线可以透过衣服作用于治疗部位。可穿过皮肤,直接使肌肉、皮下组织等产生热效应。加速血液物质循环,增加新陈代谢、减少疼痛、增加肌肉松弛、产生按摩效果等。红外线主要是由于其能从不同水平调动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而治疗疾病。
二、家用远红外线治疗仪的使用方法:
1、需裸露照射部位,如隔着衣服或毯子等照射,大部份的远红外线会被衣物所吸收,人体真正所接收到的只剩下其中效应较差的热敷作用,治疗效果会打很大折扣,所以照射的部位务请裸露。
2、需调整距离适温照射远红外线治疗仪在生产制造时,选择的材料即已决定了它的波谱,它的照射温度也设定在安全范围内,使用者无需担心。只要配合强弱,调整距离(约10至50公分左右),自觉温热舒适即可,这时照射部位的表面温度大约为摄氏39度。
3、需避免环境温度变化使用治疗仪时,要避免同时让电扇或冷气直接吹到使用者的身体。因进行治疗时,有关穴位及部位的毛细孔呈开放状态,若不注意,很容易无端引受风寒,降低或抵消治疗效果。照射结束穿好衣物,最好休息十五分钟后再出门、洗澡或从事别的活动,尽量避免使用时及使用后的环境温差变化过剧。
4、需补充适当水份及氧使用远红外线治疗仪虽不像照射红外灯般皮肤表面会大量排汗,但体内循环一经改善,新陈代谢自然会加速进行,这时体内如有充分的水份和氧气供应,代谢清除的作用必会更加完全。所以建议每次治疗后,能够马上补充一杯温开水。
5、每次照射需达足够时间远红外线治疗仪的一大特色,是藉由不断「积累→触发」的过程来产生「非热生物效应」,所以每次使用必需达一段时间,通常是30至60分钟最佳,让能量积累到一定域值,才能激发体内自愈功能。
三、红外线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1、人体对红外线的反射和吸收:红外线照射体表后,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皮肤吸收。皮肤对红外线的反射程度与色素沉着的状况有关,用波长0.9微米的红外线照射时,无色素沉着的皮肤反射其能量约60%;而有色素沉着的皮肤反射其能量约40%。长波红外线(波长1.5微米以上)照射时,绝大部分被反射和为浅层皮肤组织吸收,穿透皮肤的深度仅达0.05~2毫米,因而只能作用到皮肤的表层组织;短波红外线(波长1.5微米以内)以及红色光的近红外线部分透入组织最深,穿透深度可达10毫米,能直接作用到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及其他皮下组织。
2、红外线红斑:足够强度的红外线照射皮肤时,可出现红外线红斑,停止照射不久红斑即消失。大剂量红外线多次照射皮肤时,可产生褐色大理石样的色素沉着,这与热作用加强了血管壁基底细胞层中黑色素细胞的色素形成有关。
3、红外线治疗仪的治疗作用红外线治疗作用的基础是温热效应。在红外线照射下,组织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红外线治疗慢性炎症时,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细胞的吞噬功能,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红外线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镇痛、解除横纹肌和平滑肌痉挛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
在治疗慢性感染性伤口和慢性溃疡时,改善组织营养,消除肉芽水肿,促进肉芽生长,加快伤口愈合。红外线照射有减少烧伤创面渗出的作用。红外线还经常用于治疗扭挫伤,促进组织肿张和血肿消散以及减轻术后粘连,促进瘢痕软化,减轻瘢痕挛缩等。
温馨提示:在使用红外线治疗仪前,要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等,明确治疗部位,检查局部皮肤情况,注意有无疤痕或知觉异常,如局部皮肤有膏药或敷料等应去除,治疗中要经常询问患者感觉并及时观察局部皮肤等的反应,随时调整灯距,防止烫伤,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等。